专业培养方案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06-19 14:59   审核人:

一、专业介绍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药品的研发、生产、加工、质检、销售、管理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药学专业是2023年4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现有教学团队4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2名、博士20名。学院依托水产动物重要疫病分子免疫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常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德市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等基地平台,现有人体解剖学、机能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与遗传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10多间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另外,学校还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多个临床教学基地。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养,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药学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良好的药学职业素质,能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与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目标预期

通过本科期间培养,毕业生能够成长并达到以下目标:

预期目标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并愿意为社会服务;

预期目标2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外语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预期目标3系统掌握药学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预期目标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预期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继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现代药学行业的技术发展,具有职场竞争力。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与必备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药学学科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素养、知识和能力:

A、素质要求

A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

A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A3.珍视生命,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公众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A4.尊重同事,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观念,履行维护职业道德的义务。

A5.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

A6.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具备较强的国防意识。

B、知识要求

B1.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B2.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B3.掌握药物制备、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B4.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B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B6.了解现代药学及相关领域前沿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需求。

C、能力要求

C1.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

C2.具备药物研究与开发、药学服务、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监查的基本能力。

C3.具备应用相应法律、法规、政策从事药事管理的基本能力。

C4.具有获取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C5.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6.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C7.培养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

附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素质要求

A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





A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A3.珍视生命,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公众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A4.尊重同事,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观念,履行维护职业道德的义务。




A5.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




A6.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具备较强的国防意识。




知识要求

B1. 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B2.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B3.掌握药物制备、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B4.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B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B6.了解现代药学及相关领域前沿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需求。





能力要求

C1.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





C2.具备药物研究与开发、药学服务、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监查的基本能力。




C3.具备应用相应法律、法规、政策从事药事管理的基本能力。



C4.具有获取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C5.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6.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C7.培养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


注:在对应的表格内打“√”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药学。

(2)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与法规、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合成、药用植物学、药物毒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

五、专业辅修

无。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分散实习:无。

集中实习: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理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生药学实验、野外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一)野外实习

安排在第2学期,时间2周,2学分。通过动植物类药用资源的野外实习,了解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药用资源的鉴定、采收、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标准方法,认识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二)毕业实习

安排在第7-8学期,时间16周,8学分。根据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深入到与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医院、药房、医药研究所等进行实习,完整而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体掌握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效性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与技术,熟悉药物制剂分析、药物制剂设计、药物体内和体外研究评价等基本方法,了解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等,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毕业论文(设计)

安排在第7-8学期,时间为20周,1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训练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并以前几个学期的创新实践为基础,掌握药品研发与生产、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药物分析和药效评价等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文字表达、科技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实验研究、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研究工作及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四~六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除完成规定修读学分外,还要完成第二课堂规定的相应积分,学生才能毕业和授予学位。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2)

附表2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

比例

修读

形式

课程内容(模块)或要求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总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34.38%

必修

公共基础课程

39

13

60.5

选修

文化素质教育与知识拓展类课程:

①课程修读。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在公共艺术限定选修课程中修读2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必须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修读2学分,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必选人文社科类课程2学分;第三学期结束学生还未通过大学英语三级、四级的学生第四学期必须选修1.5学分的英语类公选课;②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认定。

8.5


专业主干课程

40.62%

必修

学科基础与专业主要课程

53

18.5

71.5

专业特设课程

13.64%

选修

专业方向课程

(限选一个专业方向)



24

专业任选课程

(按要求修满规定学分)

22

2

专业集中实践课程

11.36

必修

包括各类实习实训、虚拟仿真实践等校内外实践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可集中或分散开展。

学分占比:理工类30%以上,文科类20%以上


20

20

 

100%



122.5

53.5

176

(一审 王瑞松 二审 刘科言  三审  潘梅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