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方案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06-19 15:01   审核人:

一、专业介绍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一门涉及食品、环境、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对各种样品进行检验、检疫、监管和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该专业主要研究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生物学检验、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化妆品卫生检验、医疗器械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检验科室、检验检疫单位等进行卫生检验检疫等。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立足湘西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及同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目标预期

通过本科期间培养,毕业生能够成长并达到以下目标:

预期目标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并愿意为社会服务。

预期目标2系统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胜任对卫生检验仪器设备操作并进行日常运营维护。

预期目标3: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能够在卫生检验与检疫及相关领域成功地开展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预期目标4:具备独立样本采集与处置能力,具备解释判断检测结果、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能力,成为所在领域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预期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继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现代卫生检验检疫行业的技术发展,具有职场竞争力。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与必备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素养、知识和能力:

A、素质要求

A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A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A3.具有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

A4.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将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A5.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A6.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虚心好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

A7.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A8.具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正确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病原体的传播扩散。

B、知识要求

B1.掌握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B2.掌握对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知识。

B3.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B4.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

B5.掌握对健康相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方法。

B6.掌握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B7.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B8.熟悉检测结果在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

B9.熟悉国家卫生法规与卫生政策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B10.了解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专业英语,阅读英文文献。

C、能力要求

C1.掌握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C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C4.熟悉常用卫生检验与检疫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C5.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发展动态,跟踪本学科发展。

C6.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C7.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及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科学研究能力。

C8.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C9.具有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附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素质要求

A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A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A3.具有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




A4.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将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A5.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A6.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虚心好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



A7.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A8.具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正确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病原体的传播扩散。



知识要求

B1.掌握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B2.掌握对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知识。




B3.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B4.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



B5.掌握对健康相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方法。



B6.掌握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B7.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B8.熟悉检测结果在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




B9.熟悉国家卫生法规与卫生政策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B10.了解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专业英语,阅读英文文献。




能力要求

C1.掌握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C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C4.熟悉常用卫生检验与检疫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C5.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发展动态,跟踪本学科发展。




C6.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C7.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及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科学研究能力。



C8.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C9.具有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注:在对应的表格内打“√”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2)主要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卫生毒理学、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毒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卫生检验检疫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寄生虫学检验、化妆品检验、消毒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能强化训练等。

五、专业辅修

无。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分散实习:无。

集中实习:实验(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医学概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能强化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

七、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四~六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除完成规定修读学分外,还要完成第二课堂规定的相应积分,学生才能毕业和授予学位。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2)

附表2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

比例

修读

形式

课程内容(模块)或要求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总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34.57%

必修

公共基础课程

39

13

60.5

选修

文化素质教育与知识拓展类课程:

①课程修读。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在公共艺术限定选修课程中修读2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必须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修读2学分,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必选人文社科类课程2学分;第三学期结束学生还未通过大学英语三级、四级的学生第四学期必须选修1.5学分的英语类公选课;②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认定。

8.5


专业主干课程

37.43%

必修

学科基础与专业主要课程

51.5

14

65.5

专业特设课程

15.43%

选修

专业方向课程

(限选一个专业方向)



27

专业任选课程

(按要求修满规定学分)

23

4

专业集中实践课程

12.57%

必修

包括各类实习实训、虚拟仿真实践等校内外实践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可集中或分散开展。

学分占比:理工类30%以上,文科类20%以上


22

22

合 

100%



122

53

175


(一审 王瑞松 二审 刘科言  三审  潘梅森)

关闭窗口